「上清境」社造推手:松崗花班

松崗花班是隸屬於南投縣仁愛鄉農會的花卉產銷班第五班,全名為「松崗高冷花卉產銷班」,由松崗地區(上清境)生產香水百合為主的花農組成。最早成立於1992年12月,解明鑫為首任班長。而後經農委會全面清查所有產銷班後,2002年9月再度登記確認運作,由楊天喜擔任班長至今(2014)。

松崗花班班長楊天喜是最早回鄉創業的社區第二代青年之一松崗花班班長楊天喜是最早回鄉創業的社區第二代青年之一

松崗花班班員都是清境社區在地居民,彼此在生活中有著特別強烈的連結與深厚的情感。2002年12月「清境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時,有半數會員也都是松崗花班班員,在社區協會初期的運作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每當有社區活動、義務公差、環境清潔時,松崗花班班員都是最積極參與的核心夥伴。

此外松崗花班也積極配合仁愛鄉農會共同運銷業務,成效斐然,屢次獲獎,與仁愛鄉農會互動良好。因此當2005至2006年仁愛鄉農會推廣股吳奇政股長申請農委會「整合鄉村組織計畫」時,便以松崗為實施地點,提出「整合松崗社區組織建構擺夷產業文化生態園區計畫」,辦理共識營、產業技術講習訓練、觀摩研習(金瓜石挖寶之旅)、社區入口原木導覽圖、部落地圖導覽褶頁、擺夷文史照片重建、文史館衛生設施(一樓廁所修建)…等內容。2007年續辦「整合松崗社區組織建構擺夷產業文化生態園區計畫」,辦理遊程規劃設計及導覽解說研習訓練、召開社區產業發展研討會、製作石砌花台、休閒椅、架構社區共同行銷網站。2008年辦理「形塑松崗社區傳統人文加速建構擺夷產業文化生態休閒園區計畫」,包括傳統工藝研習(蠟染班、水煙筒製作班)、文史館空間改善(展示牆、展示櫃)、成果展等。2009年又接續辦理「仁愛鄉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計畫」,辦理強化社區組織研討會、創新鄉村社區營造工作坊(桃米社區觀摩研習)、社區標竿學習活動(參訪臺灣十大經典農村:澀水社區)、整修社區產業文史館(三樓)、計畫成果展等。這段時間松崗花班班長楊天喜也正好擔任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第三、四屆),因此巧妙地結合仁愛鄉農會、松崗花班與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的資源,推動社區工作,成為此時期清境社造最主要的經費補助來源。

松崗花班辦理「澀水紅茶產業觀摩活動」(攝影/葉瑞其 2009.10.21)松崗花班辦理「澀水紅茶產業觀摩活動」(攝影/葉瑞其 2009.10.21)

而除了社區入口原木導覽圖、松崗文康室一樓廁所修建(2005~2006)、石砌花台、休閒椅(2007)、松崗文史館展示空間(2008)、松崗文康室三樓空間整修(2009)等具體建設外,2007年仁愛鄉農會也挹注資源在松崗辦理「南投縣仁愛鄉百合產業文化活動」,因而催生了「2007清境擺夷文化季」;包括首度由社區居民主導在博望新村辦理的「雲之南美食嘉年華」及「清境火把節」。此後連續多年,仁愛鄉農會扮演「清境火把節」最重要的推手之一(至2010年),幫助清境火把節自2007年起成為清境社區一年一度最具代表性的年度盛會。

 

整理&撰稿:葉瑞其 2014.11.20(刊載於《臺灣小瑞士:清境文化再造軌跡專輯》,p.058-061)

清境一夏:地方產業活動的演變

清境一夏是南投縣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源自於2001年,在歷經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0年碧莉斯颱風的相繼肆虐後,由清境地方產業串聯共同舉辦的產業振興活動。

地震風災的試煉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位於埔里及霧社間的「人止關」道路坍塌,清境聯外交通中斷長達數月,居民生活無以為繼。2000年8月22日,當所有災區正逐步脫離地震的陰霾,〝怪颱〞「碧莉斯」卻再度橫掃清境,當地農作物在一夕之間全數毀損,二十多處房舍遭到重創甚或全毀,遊客望之卻步;清境地區才剛要起步的觀光產業頓時回歸原點。

清境第一個社造行動: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2002)

2002年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將全臺重建區分為四個區域,分別成立社區營造中心,並公開甄選社區營造點,推動社區生活重建工作。仁愛鄉屬於第四區,為佔地最廣、位置偏遠的原住民鄉(包含苗栗縣泰安鄉、臺中縣和平鄉、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及嘉義縣阿里山鄉)。清境地區透過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的努力及暨南大學黃美英老師的推薦下,從四十多個提案單位中脫穎而出,成為第四區唯一「非原住民部落」的社造點;同時決定以松崗「博望新村」為起始點,由社區居民籌組社區發展協會,作為本案的執行單位。

由於一般人談及清境時,多指由退輔會所管轄的「清境農場」,忽略了數十年來在這裡胼手胝足、默默耕耘的榮義民,及晚近的合歡山新移民,使得清境社區長期以來始終是「三不管地帶」。故本案以「大清境社區」為名,強調包含清境農場、七個榮義民眷村、週邊民宿、私有農地、原住民保留地等廣義的「清境社區」範疇,希望爭取政府及相關單位的重視。

2002年5月,「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出爐,提出包括:組織社區營造工作團隊、發行社區報、開辦社區學苑、規劃社區特色文化空間及社區入口意象、辦理社區形象識別系統設計暨甄選活動、規劃松崗文史資料館及辦理雲南少數民族文物展等多項子計畫。本案經層層審核與複查,於9月底正式核定通過,成為清境第一個社區營造補助計畫,也是迄今(2014)為止清境地區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的社造計畫。由於提案時社區協會尚未成立,經協調後由促進會為申請單位;而首任的社區營造員,則由身兼促進會理事的松崗義胞第二代楊天福,及促進會總幹事葉瑞其擔任。

清境社區營造員楊天福於第五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中報告計畫內容(2002.08.04)清境社區營造員楊天福於第五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中報告計畫內容(2002.08.04)

清境社區營造員葉瑞其(左)與彭光龍豐丘部落參加第七次新部落大會(2002.10.03)清境社區營造員葉瑞其(左)與彭光龍豐丘部落參加第七次新部落大會(2002.10.03)

「社區營造員」是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特有的機制。除了扮演社區對外的窗口與互動橋樑外,也必須按月填報工作日誌、參加營造員會議、研習,並且負責申請經費、執行及核銷作業;而文建會也會按月撥付工作費給社區營造員。

為了更有效推動社區工作,清境社區營造員楊天福、葉瑞其除了支領第一個月的些許工作費作為交通津貼外,其餘每月工作費均全額捐助「松崗工作站」的設立與運作;並邀請蘇愛婷、曾玉妃、彭光龍、趙翊君等多位夥伴加入社造團隊,以「松崗工作站」作為行政與連繫中心,推動各項工作。

 

由於是清境第一個社造計畫,工作團隊無不卯足全力,並且盡可能地尋求各種專業協力,加上博望新村許多居民的熱心支援下,使得本案獲得良好的執行績效。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副主委吳密察、專門委員陳銘城、第二處處長黃武忠、中部辦公室科長林滿圓、廖月霞視察、鄭慕寧專員,以及專案管理中心廖俊松老師、第四區營造中心鄭晃二老師、黃美英老師、謝英俊建築師、蔡慈鴻建築師等相繼前來訪視,除了給予許多肯定、支持、協助與建議外,也多次帶領媒體團蒞臨採訪,幫助清境社區(博望新村)在短期內得到密集的曝光,有效提昇知名度,也直接或間接帶動清境地區後續幾年的快速發展。


清境社區營造的中樞:松崗工作站

2002年2月1日,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第一任總幹事(葉瑞其)報到,於松崗文康室二樓設立工作室。理事長施武忠派遣水電(賴勝政)協助修復熱水器,常務理事羅介鴻親自釘製木地板與辦公桌,陳添明理事捐贈床墊,以及許多社區夥伴的熱心幫忙下,「松崗工作站」開始運作,成為促進會辦公室與社區工作的連繫據點。

儘管松崗文康室是九二一地震後新建的活動中心,但或許因為施工品質不佳,地面上不斷湧現脫落的泥沙,不但影響環境清潔,也有損建築物壽命。於是社造員葉瑞其與時任博望新村村長(義務職)的魯文印研商空間改善。首先聘請社區居民(戴明重、吳作哲)鋪設二樓地磚及儲藏室木地板,而後進行一樓地板重新鋪面,並動員十多位社區夥伴前往日月潭伊達邵部落,搬運由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捐贈的舊辦公傢俱;10月18日「大清境社區總體營造誓師行動大會」啟動後,「松崗工作站」也正式掛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扮演計畫執行的中樞。唯隨著「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結案與促進會辦公室遷出後,松崗工作站在未來如何能有效使用與管理,已經是社區協會非常重要的課題。

蘇愛婷(左起)、曾玉妃、趙翊君、葉瑞其、彭光龍於松崗工作站合影(2002.10.28)蘇愛婷(左起)、曾玉妃、趙翊君、葉瑞其、彭光龍於松崗工作站合影(2002.10.28)

清境文史工作隊成立會議前夕,於松崗工作站召開籌備會議(2002.07.10)清境文史工作隊成立會議前夕,於松崗工作站召開籌備會議(2002.07.10)


老照片說故事:清境文史工作隊

為紀錄與保存清境珍貴的歷史文化,2002年清境社區首度組織文史工作隊,由松崗義胞第二代彭光龍擔任隊長,透過第四區社造中心黃美英老師引介志工李圓恩、沈勇全為主要成員,加上正在進行田野調查的清華大學人類所研究生孟智慧,以及社區友人詹欣純、趙翊君提供技術支援,於2002年7-8月間針對博望新村31家住戶基本資料調查,同時著手蒐集異域史蹟相關文獻與老照片,製作「老照片說故事」及「從異域到新故鄉」簡報。

此外黃美英老師也帶領暨南大學三十多位學生,於11月23-24日至清境辦理二天一夜的部落實習,在「清境文史工作隊」的引導下,分別採訪博望、定遠、壽亭等三個滇緬義胞眷村耆老,並於松崗文康室辦理發表與分享活動。而時任清境農場場長的王崇林將軍,也特別邀請「清境文史工作隊」至農場場部協助檔案室整理,藉以保存場部獨有的許多珍貴資料。

儘管受限於預算、人力、時間與經驗的不足,2002年的清境文史調查尚未創造顯著的成果,但至少已經起了頭,對後續幾年持續累積的文史工作建立了重要的基礎。

 清境文史工作隊調查計畫討論會,彭光龍說明分工與執行方式(2002.07.06)清境文史工作隊調查計畫討論會,彭光龍說明分工與執行方式(2002.07.06)

博望新村第一代耆老解光鎔試圖從雲南省地圖中找出故鄉的位置(2002.07.19)博望新村第一代耆老解光鎔試圖從雲南省地圖中找出故鄉的位置(2002.07.19)


大清境社區標誌甄選

清境社區標誌甄選活動由魔瓶視覺設計策劃執行,透過文建會、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等網站協助公告,共彙集了來自各技職院校、廣告公司所投稿的三百件作品,初選於臺中技術學院舉行,由學者專家與社區代表評審團選出十件入圍後,2002年12月底於松崗文康室公開展示,並開放所有居民票選,最後由朝陽科技大學的傅學祺同學勝出。其作品(如上圖)透過簡潔的三角色塊代表清境的高山、草原風情以及堅忍卓絕的奮戰精神;底端以具有人文氣息的書法線條勾勒出自然的雲霧,同時也展現出清境社區特有的多元文化之美。

台中技術學院蕭嘉猷、李新富、姚村雄、李振明老師會同清境社區代表評選標誌入圍作品(2002.12.22)台中技術學院蕭嘉猷、李新富、姚村雄、李振明老師會同清境社區代表評選標誌入圍作品(2002.12.22)

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標誌

繼清境社區公開甄選並票選出社區標誌後,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也在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中,利用投稿的三百件作品,票選出代表促進會的標誌(如上圖)。該標誌創作者為黃上銘,以輕鬆的手法描繪清境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塑造一種悠閒舒適、自然放鬆的感覺。

 


終身學習之路:清境社區學苑

清境社區學苑的構想,除了規劃社區營造相關教育課程,讓居民對社區營造有更深入的認識外,也希望納入生態導覽、擺夷舞蹈、農業轉型、雲南美食、編織藝術…等社區實際需求之項目,安排相關技能訓練與休閒活動,倡導「終身學習」。

經徵詢居民意見,初期設定以「生態導覽班」及「擺夷舞蹈班」優先開課。其中「生態導覽」為結合文建會社區深度之旅,並因應清境觀光發展與生態旅遊趨勢;而「擺夷舞蹈」是清境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活動之一,期盼未來能建立常態性、系統化的教學機制。

社區學苑開辦後,有鑑於電腦的使用在生活中日漸普及,於是在多位社區夥伴的提議下,藉由清境國小的師資與設備,又增設「親子電腦班」課程,讓居民不再對電腦感到陌生和恐懼。

由於2002年尚屬實驗性質,課程時數不多,然而參與的學員無不樂在其中,證明只要有心,清境社區學苑的落實也將成為可能。

清境社區學苑「擺夷舞蹈班」,第一代耆老帶領第二代居民跳起傳統舞蹈(2002.07.17)清境社區學苑「擺夷舞蹈班」,第一代耆老帶領第二代居民跳起傳統舞蹈(2002.07.17) 

清境社區學苑「親子電腦班」學員與王瑞老師合影(2002.11.07)社區學苑「親子電腦班」學員與王瑞老師合影(2002.11.0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宜蘭社區觀摩

什麼是「社區總體營造」?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又可以做些什麼?當清境社區營造團隊正積極展開各項工作的同時,許多人卻難免有這樣的疑惑。為了讓居民更清楚地瞭解這些概念,清境社區特別安排了「蘭陽知性之旅」三天二夜社區觀摩活動。經由文建會中辦鄭慕寧專員的推薦,請負責東部(宜蘭、花蓮、台東)的社區營造中心「仰山文教基金會」協助安排參訪行程。透過仰山藍浩偉先生、宜蘭香格里拉農場張清來董事長的鼎力幫忙,以及仰山解說學會、宜蘭觀光大使全程免費導覽下,清境社區由居民、攤販、業者所組成的一百多人參觀隊伍,於2002年12月16至18日成功走訪了大二結、尚德、大進、白米、珍珠等社區,也瀏覽了宜蘭設置紀念館、宜蘭酒廠、親水公園等據點,而夜宿礁溪溫泉、香格里拉休閒農場,更使得所有居民留連忘返。

三天的觀摩不但使參加的居民受益良多,許多人紛紛期待下一次類似的活動,也有人不禁自問清境社區還要努力多久才能像宜蘭一樣有豐碩的成果?我們堅定地相信,只要大家持續努力和參與,清境社區未來的發展是可以預期的!

蘭陽知性之旅第三天,部分參與成員(甲車)於冬山河親水公園合影(2002.12.18)蘭陽知性之旅第三天,部分參與成員(甲車)於冬山河親水公園合影(2002.12.18)


以有形建設創造無形價值:社區入口意象

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首重社區人才培育,強調「社區的人,做社區的事」;而對於硬體建設、空間營造…等,多半不在補助範圍。然而要達成居民認同,擴大社區參與,卻不是只靠開會、上課、研習就可以做到的。大多數的人只相信「看得到的東西」,因此適當的有形建設,仍有其必要性,甚至可以藉而進一步創造更多無形的價值!

有鑑於此,2002年清境社區選定博望新村入口街道的牆面,經社區居民整理並重新鋪面、粉刷後,透過李振明老師介紹,委請臺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的黃昱斌、陳啟專、蕭向涵、范炳楠、陳慶璋、洪琪筑等六位同學,以「血戰異域十一年」及「雲南邊疆少數民族」為主題,繪製一面長約六十公尺的壁畫。

雖然知道壁畫無法長年保存,但在少數的經費及預算項目限制下,社造團隊又極欲打造「看得到的成績」,因此經過多番討論最終仍決議以壁畫作為「社區入口意象」的表現方式。儘管在多年後博望新村壁畫早已「風華逝去」,但在2003年乃至剛完成的數年間,她卻曾經是博望新村最醒目的焦點,也成功獲得許多居民與遊人的喝采。

博望新村入口繪製完成後的壁畫局部,成為社區新亮點(200.02.06)博望新村入口繪製完成後的壁畫局部,成為社區新亮點(200.02.06)


紙上談兵,勾勒願景:規劃特色文化空間

清境七個榮義民眷村自1970年代陸續改建後,除忠莊(忠孝新村)居民幾已全數遷出外,其餘六莊至今(2014)仍大致保存其「高山上的眷村」型態,尤以博望新村為其代表,曾有「擺夷村」的稱號及「雲南文化村」的發展構想。2002年即透過第四區社造中心委託大境建築師事務所完成「博望新村空間改善計畫」及「雲南少數民族暨滇緬游擊隊文物館設置計畫」,盼望有朝一日能逐步實現。

清境社區文化空間規劃討論會議(2003.01.18)清境社區文化空間規劃討論會議(2003.01.18)


清境社區報

公告社造進度、傳遞正確資訊、宣揚好人好事、端正社區風氣,這是「清境社區報」創立的初衷。由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與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籌備會)聯合發起,邀集清境農場、清境國小、臺大梅峰農場等單位共同組成編輯委員會,以《人間清境》為名,透過「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連續發行七期;接續的「活力清境:社區人才培育計畫」也核定通過四期,總計在2002至2003年間《人間清境》社區報共發行十一期。

相隔多年後,2008年12月復刊,但因「人間清境」已被引用為某新建的民宿名稱,故更名為《清境社區報》,至2013年底發行至二十一期,各期內容均完整刊載在「清境社區營造網」。唯目前《清境社區報》仍未建立固定發行的機制。


清境文化導覽手冊

《清境文化導覽手冊》是清境社區第一本輕便型導覽手冊,菊24開,僅僅48頁的迷你書,包含清境歲時記事、「滇」沛流離話清境、大清境巡禮、「擺」樣風情、清境旅遊資訊…等簡要內容,並收錄部分清境社區營造「打造自己的夢想」專欄,由魔瓶視覺設計協助委託沐石文化編輯出版(目前已絕版)。 


整理&撰稿:葉瑞其 2014.11.20(刊載於《臺灣小瑞士:清境文化再造軌跡專輯》,p.034-049)

 

>>延伸閱讀: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推動歷程(2002)

清境第一個社造行動: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2002)

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前排右三)訪視清境社區合影(2002.07.30)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前排右三)訪視清境社區合影(2002.07.30)

2002.02.25

第四區輔導員訪視清境,填寫社造點甄選報名資料。

2002.03.10

提案申請文建會社區營造點。

2002.03.14

召開博望新村村民大會,決議籌組社區發展協會。

2002.03.21

提交「部落需求與協助事項」。

2002.03.23

清境社區獲選為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第四區社區營造點,由楊天福、葉瑞其擔任社區營造員。

2002.03.31

第一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中興新村(楊天福、葉瑞其)。

2002.04.03

拜會清境國小協調社區報發行事宜。

2002.04.11

於清境國小召開清境社區報協調會。

2002.04.12-13

專案管理中心社區營造員培訓營:埔里鯉魚潭(楊天福、葉瑞其)。

2002.04.14

召開松崗社區營造座談會(黃美英老師主持)。

2002.04.18

於清境龍莊召開清境社區報籌備會。

2002.04.23

提交部落未來與現況需求報告:〈人間清境之願景〉。

2002.05.04

第二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中正村過坑部落(楊天福、葉瑞其)。

2002.05.07

於清境龍莊召開清境社區報編輯會議。

2002.05.13

召開博望新村社區營造第一次說明會(楊天福主持)。

2002.05.16

提送「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草案)。

2002.05.22

召開清境社區營造專案會議。

2002.05.28

完成「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修正案)。

2002.05.30

召開「松崗社區發展協會」籌備會議。

2002.06.01

第三次新部落行動大會:松崗博望新村(楊天福、葉瑞其)。

2002.06.01

第四區社區營造中心於松崗召開大清境社區營造座談會。

2002.06.30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創刊號。

2002.07.05

社區文史志工李圓恩、沈勇全報到。

2002.07.06

第四次新部落行動大會:春陽部落(楊天福、彭光龍、李圓恩、沈勇全、趙翊君、葉瑞其)。

2002.07.10

於松崗文康室二樓召開社區文史工作隊成立會前會。

2002.07.11

於松崗召開清境社區文史工作隊成立會議。

2002.07.17

於松崗文康室辦理第一次「社區學苑:擺夷舞蹈班」。

2002.07.20

2002清境一夏系列活動,在富嘉果園舉辦第二場火把節晚會,社區第一代婦女盛裝演出拉猛舞蹈。

2002.07.24

南投縣政府社會局會同仁愛鄉公所民政課承辦人員視察博望新村,瞭解社區現況及籌組社區協會之需求。

2002.07.29

文建會第二處處長與中部辦公室訪視清境社區。

2002.07.30

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訪視清境社區。

2002.08.04

第五次新部落行動大會:潭南部落(楊天福、彭光龍、趙翊君、葉瑞其)。

2002.08.05-30

博望新村住戶基本資料調查。

2002.08.08

博望新村辦理「爸爸節烤肉晚會」活動。

2002.08.12-13

文建會專門委員陳銘城訪視清境社區。

2002.08.15

撰寫〈以有形建設創造無形價值〉刊載於《活力社區》報。

2002.08.15-16

第四區社區營造中心於博望新村辦理「DV攝影研習」課程。

2002.08.19

寶花傳播公司拍攝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紀錄片。

2002.08.26

文建會中部辦公室鄭慕寧專員協助安排,拜會南投縣政府社會局瞭解社區協會籌組作業。

2002.08.30

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率媒體團至清境進行「社區關懷之旅」。

2002.09.04

第六次新部落行動大會:和平鄉松鶴部落(趙翊君、葉瑞其)。

2002.09.12

文建會專案管理中心廖俊松老師率同仁訪視清境社區。

2002.09.16

重新召開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發起人暨第一次籌備會。

2002.09.19

參加清境國小家長會議,協調「社區學苑:親子電腦班」開辦事宜。

2002.09.26

召開清境社區發展協會第二次籌備會。

2002.09.30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二期。

2002.10.03

第七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信義鄉豐丘部落(彭光龍、趙翊君、葉瑞其)。

2002.10.04

委託魔瓶視覺設計辦理清境社區標誌甄選專案會議。

2002.10.07

至埔里四庄工作站與蔡慈鴻建築師進行空間營造討論會議。

2002.10.13-14

松崗文康室二樓辦公室地磚及儲藏室木地板鋪設工程。

2002.10.15

於松崗召開清境社區營造專案執行會議(施武忠理事長主持)。

2002.10.16

至日月潭伊達邵部落(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搬運舊辦公傢俱。

2002.10.17

博望新村社區環境大掃除。

2002.10.17

博望新村第二代婦女協力製作點心,籌備誓師行動大會。

2002.10.18

召開大清境社區總體營造「誓師行動大會」。

2002.10.19

松崗文康室二樓地面(磁磚縫隙)粉刷。

2002.10.23

於清境國小召開「社區學苑:親子電腦班」教務會議。

2002.10.24-11.05

於清境國小開辦「社區學苑:親子電腦班」。

2002.10.31

參加清境農場慶祝榮民節「牛戀清境」活動。

2002.10.31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三期。

2002.11.06

於松崗召開博望新村空間規劃討論會議。

2002.11.09

公視「營造桃花源:多元文化之美」節目錄影(魯文印、趙翊君、葉瑞其)。

2002.11.15

參加清境國小場村校聯合運動會。

2002.11.16

第八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信義鄉東埔部落(彭光龍、趙翊君、葉瑞其)。

2002.11.19

綠蜻蜓企劃公司來訪,洽談文建會「社區深度之旅」行程規劃事宜。

2002.11.22

文建會「社區深度之旅」說明會:中興新村(孫健華、葉瑞其)。

2002.11.23-24

黃美英老師率領暨南大學同學至清境辦理二天一夜部落實習。

2002.11.30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四期。

2002.12.04

博望新村擋土牆障礙物清除(準備繪製壁畫)。

2002.12.04

召開清境文化導覽手冊編輯協調會(施武忠主持)。

2002.12.04-05

於松崗文康室辦理第二次「社區學苑:擺夷舞蹈班」。

2002.12.06

宜蘭社區觀摩現勘(魯文印、趙翊君、葉瑞其)。

2002.12.11

沐石文化來訪,討論清境文化導覽手冊編輯事宜。

2002.12.12

於山居民宿進行文建會「社區深度之旅」簽約(孫健華、葉瑞其)。

2002.12.13

南投縣仁愛鄉清境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大會。

2002.12.13

九二一重建會巡迴小組來訪,瞭解交通及用水問題。

2002.12.14-15

第九次新部落行動大會:阿里山鄉來吉部落(陶家榮、曾玉妃、陶涵湘、趙翊君、葉瑞其)。

2002.12.16-18

辦理三天二夜「宜蘭社區觀摩」活動。

2002.12.22

於臺中技術學院辦理「清境社區標誌初選」活動。

2002.12.24

楊雲龍、楊天喜製作兒時三輪車。

2002.12.27-31

於松崗文康室辦理「清境社區標誌公開票選」(決選)活動。

2002.12.31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五期。

2003.01.02

參觀埔里鎮守城文化館。

2003.01.02

文建會「地方文化特產」說明會:中興新村。

2003.01.03-10

緬甸華僑楊光武進行「雲南文化巡根」訪查,帶回珍貴照片及文物。

2003.01.06

召開清境社區營造專案會議。

2003.01.14

第十次新部落行動大會:武界部落(吳作哲、陶家榮、趙翊君、葉瑞其)。

2003.01.17

委託臺中師範學院美勞系學生繪製博望新村壁畫說明會。

2003.01.18

召開社區空間營造及入口意象(壁畫)專案會議。

2003.01.22-23

文建會「浴火鳳凰」解說員訓練:桃米社區(陶家榮、彭光龍、葉瑞其)。

2003.01.24-02.06

博望新村入口意象施作(壁畫繪製)。

2003.01.25

松崗文康室一樓地板施工。

2003.01.26

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社區評鑑。

2003.01.27

參加92年度清境地區發展會議(清境龍莊)。

2003.01.31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六期。

2003.02.11

於臺大梅峰農場辦理「社區學苑:生態導覽班」。

2003.02.20

參加清境農場場慶活動(清境國民賓館)。

2003.02.22-23

至臺北京華城參加「文建會社區重建文化展」。

2003.02.23-27

公視「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故事」節目錄影。

2003.02.26

第十一次新部落行動大會:中興新村(趙翊君、葉瑞其)。

2003.02.27

文建會「社區深度之旅」媒體採訪。

2003.02.28

發行《人間清境》社區報第七期。

2003.03.31

完成「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成果報告。

2003.04.10

文建會專案管理中心訪視清境社區。

2003.04.30

召開社造交接會議,92年清境社區營造員改由吳作哲、陶家榮擔任。


整理&撰稿:葉瑞其 2014.11.20(刊載於《臺灣小瑞士:清境文化再造軌跡專輯》,p.034-049)

 

>>延伸閱讀:清境第一個社造行動:雲之南少數民族文化重建計畫(2002)

清境火把節(2007-2013)

火把節是源自大陸彝族、哈尼族、白族、納西、基諾、拉祜…等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尤其以彝族為主,視其為新年,一般在農曆六月舉行,又稱為「星回節」或「東方狂歡節」。

1961年,隨著異域孤軍與雲南少數民族流傳到台灣的「清境火把節」,則以「薪火相傳」為主要意涵,除了由居民高舉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並象徵部落團結齊心之外,也希望延續異域孤軍堅苦奮鬥的精神,同時結合雲南少數民族、仁愛鄉原住民與合歡山新移民文化,在霧上桃源清境,共創美好的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