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火把節」是以「由下而上、民眾參與、地方自主」等「社區總體營造」精神,由社區居民為再造、保存與推廣獨特文化自發性舉辦的地方文化節慶活動。儘管在經費、人力及相關資源都相當拮据的情形下,從2007年起至2014年間,由清境社區籌劃的「清境火把節」已連續舉辦八年;且「經過多年累積、求新求變與不斷地修正,清境火把節活動規模與效益正逐年擴大與進步中」,並「廣受各界好評」。

即使如此,清境火把節仍每年不斷重複面臨籌備時間倉促、經費籌措困難、組織人力分工、區域資源整合、意見溝通協調等問題。尤其在人力、經費等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活動籌備往往捉襟見肘,執行過程漏洞百出。而舉辦單位組織運作遲遲無法步入軌道、穩健發展,亦未能建立活動永續經營的機制,更使得清境火把節能否成功延續充滿了未知數。

清境火把節活動的延續、品質的提昇及經驗的傳承,是每年籌備共同的課題(照片提供:何太生)。清境火把節活動的延續、品質的提昇及經驗的傳承,是每年籌備共同的課題(照片提供:何太生)。

俞龍通(2009)建議,節慶活動的主辦單位可以仿傚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由政府、企業和專業動力團體等多元力量共同組成「節慶協會」(the Festival Council)擔任管理與執行工作,並由產官學界及藝文專業團體推薦公正具社會資望與專業口碑的人士來組成理事會,負責願景的形塑與方向的引導;如此可兼顧公正性和專業性,使活動經費來源多元化,降低政治干預風險,擴大組織創意與創新的能量,並擁有穩定的策展團隊和長期規劃的能力。黃金柱(2014)也認為,專業組織的建立有助於節慶活動人才的培育與活動產業(events industry)的長遠發展。

Richards & Palmer(2012)指出,2011年芬蘭圖爾庫(Turku)辦理歐洲文化之都時,是由董事會和政府首長、圖爾庫的市長和從文化、媒體、教育和私人部門代表所組成的指導委員會負責決策。而策略的執行是由涵蓋融資、溝通和企劃的營運總監及具有實務的主管經理團隊所負責。此組織架構被認為是歐洲文化之都的一種有效且相當有價值的營運方法。

根據2014年清境火把節檢討會共識,為促使活動得以每年順利舉辦、確保活動品質及落實經驗傳承,應設立跨單位之「清境火把節籌備委員會」為常設性組織。由「清境社區發展協會」與「南投縣雲南同鄉會」共同邀集仁愛鄉公所、清境農場、清境國小、觀光協會、永續協會及主要協力單位代表組成,負責跨單位協調與決策,並負有籌募資金的任務。籌備委員會下設規劃執行小組,得視需要聘任若干工作人員,並進行工作分組。工作人員組成則以社區居民及當地相關單位為主,亦可對外招募志工。相關職務以無給職為原則,唯在經費許可情況下,仍可給付部分工作津貼或車馬費。然而這樣的組織架構能否真正落實?並建立長遠有效的運作模式?仍有待持續努力與實務驗證。

(撰文:葉瑞其2015.10.30)

建立清境火把節永續經營模式清境火把節籌備委員會概念架構

※本文節錄及修改自:「舉辦地方文化活動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清境火把節為例」,葉瑞其,2015,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