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放電影:清境紀錄片放映會(2018.12.07-08)

本片從2012年開始拍攝,於2018年拍攝完成,紀錄了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翁丁佤族村寨7年的發展變化。

翁丁類似錢鍾書筆下的“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翁丁也從側面展示了當下中國的“原生態”文化在當前意識形態下的徬徨發展,和翁丁一樣,中國內地很多少數民族村落都在走著相同的路,翁丁也體現了當下中國的民族文化發展方向。

走進雲南:紀錄片放映會(2017.10.19-23)

2017年「走進雲南:紀錄片放映會」,是由雲南藝術學院李昕老師率領學生於「2017清境火把節」活動期間所策劃的一系列影展,從2017年10月19日開始,一連五天在清境社區松崗文康室放映,並且在2017年10月27日「清境火把節:雲南之夜」當天,於會場隨機加映。播出的影片包括:寸炫和李昕共同導演的《我的姓氏我的家》、寸炫導演的《牡帕密帕》、陳學禮導演的《馬散四章》、《回鄉偶記》,以及周怡霏導演的《攀枝花樹下》。每部片長53分鐘到94分鐘不等,提供清境社區居民、臺灣雲南同鄉和各地旅客一段特別的影音饗宴。(葉瑞其/清境報導 2017.10.28)

壯族三月三紀錄片清境放映會(2017.05.04)

雲南省廣南縣者兔鄉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民族的鄉鎮,每年栽種春耕以前,當地的壯族百姓要過三月三,這是一個壯族農耕文化的民俗節日。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和政府參與鄉村文化的建設等諸多外來因素,三月三節日的儀式結構正在發生改變,由傳統的村民主導的三月三民間歡慶的節日結構向政府主導的民間與鄉村政治和經濟建設交織的節日結構,影片嘗試對流變中的民族節日進行影像敘述。

兩岸相隔一甲子後的跨時代鉅作:台海滇云

1940到1950年代,第二次國共內戰,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部隊,撤退到台灣;而中國共產黨則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國」,形成了近七十年來兩岸分治的現況。

在國共內戰中,國民黨稱共產黨為「共匪」;相對的,共產黨也稱國民黨為「蔣匪」;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到1961年間仍然持續在金三角打游擊的滇緬邊區游擊隊,則被稱為「蔣殘匪」。1961年,這些「蔣殘匪」撤退到台灣後,其中一部分,就是清境社區的第一代耆老。在座清境社區的居民,絕大部分,也都是這些「蔣殘匪」的後裔。

歐之德長篇紀實文學《台海滇云》
 【葉瑞其/清境報導】雲南省知名作家歐之德日前出版長篇紀實文學《台海滇云》,繼2016年11月在昆明舉行首發式後,於2017年元月初赴臺,先後至南投(清境)、屏東(里港)及桃園(龍岡)辦理新書分享及贈書活動。
 
《台海滇云》是以1950至1960年代從滇緬邊境的「金三角」地區撤退到臺灣的異域孤軍為主題,紀錄「從雲南到臺灣」以及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事。
 
該書創作緣起於2013年,由臺灣「夏潮基金會」邀請「雲南省作家協會」赴臺辦理交流與采風活動,其中特別參訪南投清境,與當地雲南同鄉進行深度交流;「從異域到新故鄉」的人文歷史,引發雲南作家們的高度興趣,於是共同催生了深入調研計畫。2015年1月,雲南知名作家歐之德、蔣吉成飛抵臺灣,從清境、屏東、桃園再到臺北,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行程,密集採訪了一百多位老兵、眷屬和他們的後代;返回昆明後再經過一年多的資料蒐集、整理和寫作,終於完成這一本長達2.8萬字的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