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即發展一套因應競爭與環境情勢,並指導如何達成組織使命的行動指導原則。可分為三個層級:公司策略、事業策略和功能策略。
公司策略規劃
公司策略必須界定公司使命(Corporate Mission),同時建立與管理事業單位。管理事業單位時,應進行事業組合分析(Business Portfolio Analysis),評估各事業單位的相對重要性,並決定各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及如何分配資源以達到最大的整體利益。BCG模式及GE模式是最常見的分析工具。
BCG模式(BCG Model)又稱為「BCG矩陣」(BCG Matrix),是由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所創,依市場成長率(Market Growth Rate)及相對市場佔有率(Relative Market Share)將事業單位分成四個類別:
(一)金牛事業(Cash Cow):市場成長趨緩,但相對市場佔有率高,可為公司帶來大量現金。可鞏固市場佔有率以保障現金收入;但前景黯淡時可考慮收割。
(二)明星事業(Star):高成長市場中的領導者。可鞏固或拓展市場佔有率,以期未來成為金牛;唯不具長期優勢者可考慮收割。
(三)問題事業(Question Mark):處於高成長市場,但相對市場佔有率低。可拓展市場佔有率成為明星;若難以提昇市場佔有率,可考慮收割或放棄。
(四)老狗事業(Dog):市場成長率和相對市場佔有率都偏低。宜收割或放棄,將資源挪作他用。
GE模式(GE Model)是由奇異電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與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聯合提出,又稱「奇異─麥肯錫投資組合分析」(GE- McKinsey Portfolio Analysis)。依據市場吸引力(Market Attractiveness)與事業實力(Business Strength)兩大構面(各由多個因素構成),區分為九個方格。一般對於處在優勢地位的事業,採取拓展或鞏固策略;對於弱勢地位的事業,則選擇收割或放棄。
事業策略規劃
事業單位最重要的任務是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entage)。其策略管理步驟依序為:界定事業使命(Business Mission)、分析內外部環境、設定事業單位目標、發展事業策略、執行事業策略、回饋與控制。
環境分析(Environment Analysis)是指掃瞄企業的內外部環境,以瞭解本身的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es),並分辨市場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通常被稱為SWOT分析(SWOT Analysis)。
發展事業策略可以採用波特與安索夫的觀點。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三種一般策略(Generic Strategy):
(一)全面成本領導(Overall Cost Leadership):透過規模經濟(Scale Economy)與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降低產銷成本。
(二)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創造獨特性。但可能提高成本,並且伴隨較高的價格及較低的市場佔有率。
(三)集中(Focus):即利基策略(Niche Strategy),聚焦於一個能讓本身獲利,但不致招來過多競爭的小的市場區隔。
安索夫(Ansoff)提出「產品─市場成長矩陣」(Product-Market Growth Matrix),檢視事業單位是否有成長機會,並據以對應四種策略:
(一)市場滲透(Market Penetration):在沒有改變產品的情況下,設法提高既有顧客的購買次數及購買量。
(二)市場發展(Market Development):將現有產品延伸到新的市場。
(三)產品發展(Product Development):針對現有市場,開發具有潛在利益的新產品。
(四)多角化(Diversification):開發新產品以進入新市場。
行銷策略規劃
行銷策略規劃(Marketing Strategic Planning)指出行銷活動的重點在哪、資源如何分配,以便行銷部門或企業「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情」。它分為進行情況分析、設定行銷目標、擬定STP、設計行銷組合等。行銷策略規劃應具體呈現為「行銷企劃」(Marketing Plan),一般而言,內容包括:
(一)企劃摘要與目錄
(二)目前的行銷情勢:SWOT分析
(三)機會與問題分析
(四)目標
(五)行銷策略
(六)行動方案
(七)財務預算
(八)企劃控制
※以上整理自:曾光華(2020),行銷管理:理念解析與實務應用(八版),前程文化。
(學習筆記/葉瑞其 2020.09.28)